总数:1921 | 当前第183/193 首页 上一页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 下一页 尾页
金属加工控制生产线介绍
金属加工控制生产线介绍!
  1. 2009/10/21
  2. 人气(5065)
  3. 星级(10)
  4. 评论(0)
NI PAC平台引领工业控制发展新技术
NI PAC平台引领工业控制发展新技术。 此视频介绍了PAC在工控领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并且集合多种案例... 基于NI PAC架构,用户可以通过LabVIEW以图形化的编程方式统一实现传统PLC力所不及的高性能测量、信号处理、控制、机器视觉以及企业级信息系统连接功能,又可以将这些高级功能与传统工业自动化设备无缝集成起来,并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发展,对于制造商来说,为了保持其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的在其产品性能、生产效率、新功能投入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有所提高。与之而来的就是,对已有产线或者装备上的自动化系统性能的扩展要求以及在成本、系统集成的各种困难。应对这种趋势,发挥上述NI PAC平台的特性与优势,恰恰为当前工业自动化应用扩展需求与挑战给出了解决办法。也正得益于此,NI PAC平台在众多工控供应商中脱颖而出,在石油石化,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等各个行业与领域都获得了众多成功应用。
  1. 2009/10/20
  2. 人气(5768)
  3. 星级(10)
  4. 评论(0)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_上海交大
国华副教授--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PLC实验室是由三菱公司和上海交大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拥有35套JDEE-48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该装置通用性强,扩展方便,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目前我们能够开展交通灯、自动门、分拣器、工业机器人等多种设计实验。该实验室同时还配有一套工业控制演示系统和一套生产线模拟控制系统,可供学生课内学习和进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
  1. 2009/10/15
  2. 人气(8229)
  3. 星级(10)
  4. 评论(9)
东土科技企业形象片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工业控制领域国际标准——EPA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是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重点扶持的十三家计算机及网络通信类企业之一,是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唯一提供者。公司高品质产品已获得欧洲、美国的FCC、CE、UL、Rohs等各种国际认证,并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智利、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家;在国内的高速铁路、地铁、电力、石油化工、军队装甲车、舰艇潜艇、军队地面指挥系统、汽车及造纸生产线、钢铁厂、煤矿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太网工业化(Industrializing the Ethernet),工业通信简单化(Simplifying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是东土科技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我们真诚的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并驻足于东土这一希望之土,让我们一起共创产自中国的国际品牌。
  1. 2009/9/16
  2. 人气(5213)
  3. 星级(10)
  4. 评论(0)
康耐视Checker一键式简便操作
Checker 之所以简便的关键在于其 One-Click Setup™功能。只需点击图像上您要检测的特征,该 Checker 就会自动创建一种传感器、了解特征属性并设置相应的合格/不合格标准。 此视频向您展示了初学者是如何快速方便地增设检验传感器,来验证所生产工件的高度、宽度和直径。
  1. 2009/9/1
  2. 人气(5043)
  3. 星级(10)
  4. 评论(0)
康耐视视觉传感器在生产流水线上的应用
康耐视觉系统可应用于整个制造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并提升品牌形象: 消除缺陷 使用康耐视觉系统,可对产品进行 100% 检验,确保发出的产品无丝毫缺陷。 校验组件 使用康耐视觉系统,在成千上万零件报废之前,通过轻松检查生产工序错误而显著降低浪费。 自动生产 使用康耐视觉系统,生产设备便能够自动定位和识别部件,从而使生产线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跟踪和识别工件 通过读取一维和二维识别码,视觉跟踪系统可用来自动跟踪零件和产品。使用视觉的跟踪系统使得生产更具个性化,并有助于校验担保并降低产品召回事件的风险。 机器视觉的创新使用正在各个行业中层出不穷。
  1. 2009/9/1
  2. 人气(6522)
  3. 星级(10)
  4. 评论(0)
康耐视视觉系统行业应用概览
康耐视视觉系统可应用于整个制造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并提升品牌形象: 消除缺陷 使用康耐视觉系统,可对产品进行 100% 检验,确保发出的产品无丝毫缺陷。 校验组件 使用康耐视觉系统,在成千上万零件报废之前,通过轻松检查生产工序错误而显著降低浪费。 自动生产 使用康耐视觉系统,生产设备便能够自动定位和识别部件,从而使生产线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跟踪和识别工件 通过读取一维和二维识别码,视觉跟踪系统可用来自动跟踪零件和产品。使用视觉的跟踪系统使得生产更具个性化,并有助于校验担保并降低产品召回事件的风险。 其他应用 机器视觉的创新使用正在各个行业中层出不穷。
  1. 2009/9/1
  2. 人气(4601)
  3. 星级(10)
  4. 评论(0)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小型机械控制系统应用方案研讨会
如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动力、控制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罗克韦尔自动化针对OEM中小型机械和单机应用特点,推出了全系列AB品牌控制产品, MicrologixPLC、OEMaxPLC、OEMax伺服驱动器、PowerFlex4系列变频器、X系列低压元器件、软起动器与PVC系列人机界面。产品系列完整齐全,可根据不同的OEM机器需求搭建优化的电气控制系统,并为OEM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此次在线研讨会将向您介绍我司的部分成功应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介绍,您将切身感受到我司针对OEM中小型机械的灵活多变的应用方式、优秀的性价比、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完善的一站式服务和培训,让您在我们的协助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总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讲人:刘伟 先生罗克韦尔自动化高级应用工程师 查看研讨会现场
  1. 2009/8/10
  2. 人气(9313)
  3. 星级(10)
  4. 评论(0)
TV :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25
  2. 人气(11775)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1):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13
  2. 人气(7868)
  3. 星级(10)
  4. 评论(3)
总数:1921 | 当前第183/193 首页 上一页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