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1179 | 当前第110/118 首页 上一页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SNAP R 系列控制器
OPTO22 SNAP R 系列控制器 SNAP-PAC-R2新型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它是控制、通讯和I/O处理功能集成一体的底板安装控制器,并支持通信链路冗余。SNAP-PAC-R2拥有两个独立的、10/100 Mbps的以太网接口。这两个以太网接口具有独立的IP地址,可以实现以太网冗余或将控制网络和企业网络分割。另外,它还有一个RS-232串行通讯接口,SNAP-PAC-R2是基于以太网的产品,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协议实现通讯,包括TCP/IP、 PPP、 Modbus/TCP、 SNMP 、SMTP 以及 OptoMMP。OptoMMP 协议是Opto22 所有基于以太网产品所支持的一种快速开放式内存映射的协议。
  1. 2009/9/9
  2. 人气(5501)
  3. 星级(10)
  4. 评论(0)
OPTO一游
美国Opto 22公司 始建于1974年,Opto 22公司是一个全球技术领先的产品制造商,它提供了用计算机网络连接现实设备的高品质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其客户应用包括数据采集,企业管理,远程监视与控制,工业自动化,SCADA。Opto 22是最先认识到并提供用网络、计算机与现实世界中的设备相联连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00万点的设备与Opto 22系统相连接。详细介绍
  1. 2009/9/7
  2. 人气(4871)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3讲]欧姆龙工业网络互连
PLC组网的根本目的就是交换数据,增强控制功能,当控制区域大、通信种类很多时,可将以PLC为主的控制设备和通信装置构成独立的子网,若干个控制子网互连以后组成规模较大的网络,这就是网络互连。
  1. 2009/9/4
  2. 人气(6713)
  3. 星级(6)
  4. 评论(0)
[第2讲]欧姆龙工业网络介绍
1、介绍了欧姆龙工业以太网应用场合、工业以太网拓扑结构、工业以太网特点和功能,以引水供水工程为案例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应用案例。 2、介绍了欧姆龙控制器网络应用场合、控制器网络拓扑结构、控制器网络特点和功能,以隧道监控为例介绍了控制器网络的应用案例,并展示了控制网络数据交换。 3、介绍了欧姆龙现场总线网应用场合、现场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和特点、现场总线网络功能,以金属零部件清洗为例介绍了现场总线网络应用案例。
  1. 2009/9/4
  2. 人气(6133)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1讲] 欧姆龙工业网络概述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为了提高控制性能,有时要把处于不同位置的计算机、PLC和智能仪表通过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实现通信,以构成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控制系统。这样的系统就构成了工业网络
  1. 2009/9/4
  2. 人气(8788)
  3. 星级(10)
  4. 评论(2)
  1. 2009/8/5
  2. 人气(1229)
  3. 星级(10)
  4. 评论(0)
使用NI LabVIEW创建智能无线网络传感器
观看这个视频了解如何用NI LabVIEW建立一个完整的WSN系统,当您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信号处理和记录时,或者创建一个专业的用户界面,或链接到网络,企业时,LabVIEW可以提供您所需要的工具。您可以添加NI WSN硬件到windows和嵌入式LabVIEW实时系统去建立一个完整的无线或无线网络方式。使用LabVIEW旗舰模块,您同样可以用图形化系统嵌入智能的NI WSN节点。
  1. 2009/8/4
  2. 人气(6496)
  3. 星级(10)
  4. 评论(0)
TV :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25
  2. 人气(11472)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1):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13
  2. 人气(7644)
  3. 星级(10)
  4. 评论(3)
汽车仪表盘测试系统
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柔性测试”技术为支撑,致力于测试测量领域,专业为用户提供生产过程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和成套检测设备。柔性测试技术是以测试测量系统的整体功能及性能为关注对象,对满足测试测量系统需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及开发的技术。它以虚拟仪器技术为核心,融合了测试测量、机电一体化、网络通信及软件等多种技术;以测试系统的精确性、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和拓展性为研究目标;既面向应用,又专注于测试行业的发展,推动着现代测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快速发展。
  1. 2009/7/13
  2. 人气(6842)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1179 | 当前第110/118 首页 上一页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