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325 | 当前第13/33 首页 上一页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一页 尾页
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1)
自校正控制 16.1 最小方差控制律 16.2 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 16.3 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器 16.4 极点配置自校正调节器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17.1 按局部参数最优化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17.2 基于李雅诺夫稳定性理论按对象状态信息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17.3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按对象输入输出信息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17.4 用超稳定性及正性概念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在原理及结构上与自校正控制有很大差别,这类系统的性能要求不是用一个指标函数来表达,而是用一个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响应来表达。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相当于给定一个动态性能指标,通过比较受控对象及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响应取得误差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自适应律)来修正实际系统的参数(参数自适应)或产生一个辅助输入信号(信号综合自适应),从而使实际系统的输出或状态尽量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参数修正的规律或辅助输入信号的产生是由自适应机构来完成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被控对象的参数是不便直接调整的,为了实现参数可调,必须设置一个包含可调参数的控制器。这些可调参数可以位于反馈通道、前馈通道或前置通道中,分别对应地称为反馈补偿器、前馈补偿器、前馈补偿器及前置滤波器。为了引入辅助输入信号,则需要构成单独的自适应环路。它们与受控对象组成可调系统。
  1. 2013/8/9
  2. 人气(6704)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2)
自校正控制 16.1 最小方差控制律 16.2 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 16.3 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器 16.4 极点配置自校正调节器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17.1 按局部参数最优化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17.2 基于李雅诺夫稳定性理论按对象状态信息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17.3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按对象输入输出信息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17.4 用超稳定性及正性概念设计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在原理及结构上与自校正控制有很大差别,这类系统的性能要求不是用一个指标函数来表达,而是用一个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响应来表达。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相当于给定一个动态性能指标,通过比较受控对象及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响应取得误差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自适应律)来修正实际系统的参数(参数自适应)或产生一个辅助输入信号(信号综合自适应),从而使实际系统的输出或状态尽量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参数修正的规律或辅助输入信号的产生是由自适应机构来完成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被控对象的参数是不便直接调整的,为了实现参数可调,必须设置一个包含可调参数的控制器。这些可调参数可以位于反馈通道、前馈通道或前置通道中,分别对应地称为反馈补偿器、前馈补偿器、前馈补偿器及前置滤波器。为了引入辅助输入信号,则需要构成单独的自适应环路。它们与受控对象组成可调系统。
  1. 2013/8/9
  2. 人气(4054)
  3. 星级(10)
  4. 评论(0)
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windows控件
力控科技监控组态软件ForceControl V7.0 windows控件应用视频教程,其中包括下拉框、文本输入、树形菜单等的使用。
  1. 2013/7/16
  2. 人气(5247)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十章:最优线性预测与滤波的基本方法(1)
最优线性预测与滤波的基本方程 12.1 维纳滤波 12.2 卡尔曼滤波问题的提法 12.3 离散系统卡尔曼最优预测基本方程的推导 12.4 离散系统卡尔曼最优滤波基本方程的推导 12.5 连续系统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的推导 12.6 系统噪声与观测噪声相关的卡尔曼滤波 12.7 具有输入信号的卡尔曼滤波 12.8 有色噪声情况下的卡尔曼滤波 12.9 滤波的稳定性概念和滤波的发散问题 12.10 卡尔曼滤波应用实例 在四十年代初,维纳提出最优线性滤波,称为维纳滤波。这是在信号和干扰都表示为有理谱密度的情况下,找出最优滤波器,使得实际输出与希望输出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维纳滤波问题的关键是导出维纳-霍夫方程,解这一积分方程可得最优滤波器的脉冲过渡函数,从脉冲过渡函数可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通常,解维纳-霍夫积分方程是很困难的,即使对少数情况能得到解析解,但在工程上往往难以实现。特别对于非平稳过程,维纳滤波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在1960年左右,卡尔曼提出了在数学结构上比较简单的最优线性滤波方法,实质上这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维纳滤波属于整段滤波,即把整个一段时间内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存储起来,然后同时处理全部数据,估计出系统状态。卡尔曼滤波是递推滤波,由递推方程随时间给出新的状态估计。因此对计算机来说,卡尔曼滤波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大为减少,从而比较容易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因而卡尔曼滤波在工程实践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1. 2013/7/3
  2. 人气(5298)
  3. 星级(9)
  4. 评论(0)
第十章:最优线性预测与滤波的基本方法(2)
最优线性预测与滤波的基本方程 12.1 维纳滤波 12.2 卡尔曼滤波问题的提法 12.3 离散系统卡尔曼最优预测基本方程的推导 12.4 离散系统卡尔曼最优滤波基本方程的推导 12.5 连续系统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的推导 12.6 系统噪声与观测噪声相关的卡尔曼滤波 12.7 具有输入信号的卡尔曼滤波 12.8 有色噪声情况下的卡尔曼滤波 12.9 滤波的稳定性概念和滤波的发散问题 12.10 卡尔曼滤波应用实例 在四十年代初,维纳提出最优线性滤波,称为维纳滤波。这是在信号和干扰都表示为有理谱密度的情况下,找出最优滤波器,使得实际输出与希望输出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维纳滤波问题的关键是导出维纳-霍夫方程,解这一积分方程可得最优滤波器的脉冲过渡函数,从脉冲过渡函数可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通常,解维纳-霍夫积分方程是很困难的,即使对少数情况能得到解析解,但在工程上往往难以实现。特别对于非平稳过程,维纳滤波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在1960年左右,卡尔曼提出了在数学结构上比较简单的最优线性滤波方法,实质上这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维纳滤波属于整段滤波,即把整个一段时间内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存储起来,然后同时处理全部数据,估计出系统状态。卡尔曼滤波是递推滤波,由递推方程随时间给出新的状态估计。因此对计算机来说,卡尔曼滤波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大为减少,从而比较容易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因而卡尔曼滤波在工程实践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1. 2013/7/3
  2. 人气(3526)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2集:继电器的基本介绍(2)
工控实战系列——基于PLC、气动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第一集:继电器!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1. 2013/6/17
  2. 人气(6640)
  3. 星级(8)
  4. 评论(1)
第一集:继电器的基本介绍(1)
工控实战系列——基于PLC、气动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第一集:继电器!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1. 2013/6/14
  2. 人气(7771)
  3. 星级(6)
  4. 评论(1)
三旺通信推出非网管型导轨式以太网交换机-gongkong《行业快讯》2013年第5期(总第70期)
三旺ES208G是一款非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支持8个10/100/1000M以太网RJ45接口, DC电源(12~48V)输入。产品符合FCC、CE标准,采用无风扇、低功耗设计、IP40等级防护、波纹式高强度金属外壳,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25~70℃的工作温度范围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满足工业现场的需求,能为用户的以太网设备连接提供可靠的、快捷的解决方案。
  1. 2013/5/23
  2. 人气(3042)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二章:状态空间分析法(1)
第二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2.1 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 2.2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动态方程的建立 2.3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4 动态方程与传递函数矩阵 2.5 线性时变连续系统的动态方程及其解 2.6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方程及其解 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       系统一般可用常微分方程在时域内描述,对复杂系统要求解高阶微分方程,这是相当困难的。经典控制理论中采用拉氏变换法在复频域内描述系统,得到联系输入-输出关系的传递函数,基于传递函数设计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极为有效,可从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分布得出系统定性特性,并已建立起一整套图解分析设计法,至今仍得到广泛成功地应用。但传递函数对系统是一种外部描述,它不能描述处于系统内部的运动变量;且忽略了初始条件。因此传递函数不能包含系统的所有信息。由于六十年代以来,控制工程向复杂化、高性能方向发展,所需利用的信息不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误差等,还需要利用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规律,加之利用数字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及实时控制,因而可能处理复杂的时变、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但传递函数法在这新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于是需要用新的对系统内部进行描述的新方法-状态空间分析法。
  1. 2013/5/10
  2. 人气(4643)
  3. 星级(6)
  4. 评论(0)
第十一章:线性系统经典辨识方法(2)
线性系统的经典辨识方法 13.1 脉冲响应的确定方法――相关法 13.2 伪随机二式序列――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 13.3 用M序列辨识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 13.4 由脉冲响应求传递函数 线性系统的经典辨识包括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和脉冲响应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脉冲响应法。这是因为脉冲响应容易获得,只要在系统的输入输入单位脉冲信号,则在输出端可得脉冲响应的方法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实际上,用工程的方法产生理想的脉冲函数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辨识中不用脉冲函数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而用一种称之为M序列的伪随机信号作为试验信号,再用相关处理测试结果,可很方便地得到系统的脉冲响应。因此脉冲响应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伪随机测试信号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系统辨识的测试信号,这咱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强;为获得同样的信号量,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干扰程度比其他测试信号低。目前已有用来做这种试验的专用设备。如果系统设备有数字计算机在线工作,伪随机测试信号可用计算机产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特别对过渡过程时间长的系统,优点更为突出。
  1. 2013/5/6
  2. 人气(704)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325 | 当前第13/33 首页 上一页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