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535 | 当前第52/54 首页 上一页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尾页
水下鳐鱼Aqua_ray
“水下鳐鱼”是一种远程控制的水力驱动鱼,它的形状和运动都以鳐鱼为模板。 “水下鳐鱼”的中央驱动和控制单元采取了Festo公司特有的流体肌肉形式,并结合了射线效应——一种基于鱼鳍的功能解剖的设计。这使得模仿自然的鱼鳍推进近乎完美。由于“水下鳐鱼”能够任意移动,可以作为一水压滑翔机或者振翅驱动,节约了大量能源。“水下鳐鱼”的形状和运动的方式让它可广泛用于海洋学领域而不破坏自然环境。Aqua_ray is a remote-controlled fish driven by water hydraulics, the shape and movements of which have been based on the model of a manta ray.The central drive and control unit of Aqua_ray takes the form of a fluidic muscle from Festo,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n Ray Effect®. The Fin Ray Effect® is a design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a fish’s fin.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imitate the fin propulsion of the natural role model almost perfectly. As the Aqua_ray can be manoeuvred extremely well, and can be operated both as a hydrostatic glider and with an active wing beat, substantial energy savings can be achieved. Thanks to its shape and its means of locomotion, the Aqua_ray can be used in wide ranging areas of oceanography without disrup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1. 2009/11/12
  2. 人气(6719)
  3. 星级(10)
  4. 评论(0)
气动手臂AirArm
通过分析龙虾和蝗虫的腿以及人类手指的形态得到了气动手臂的灵感。它是一个带有外部骨架的两节式桥臂,由气动肌腱驱动。智能控制技术使气动手臂能赶上水滴的速度。 气动手臂在技术上的意图是能够在指定半球状运行范围内延伸到尽可能多的区域。 选择一般技术实践的常规原理,使带气动肌腱的两节式伸缩系统同时反向运行。 AirArm is biologically inspired by analyses of lobsters’ and grasshoppers’ legs and by human pointing gestures. It is a two-segmented arm with an external skeleton powered by pneumatic muscles.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enables AirArm to catch drops of water. The technical purpose of AirArm is to reach as many points as possible within a hemispherical operating range defined from a specified point in space. A two-segmented flexing system with muscles operating together in contrary motion was chosen as the general principle for technical realisation.
  1. 2009/11/9
  2. 人气(7683)
  3. 星级(10)
  4. 评论(0)
iFab——3D 印刷技术
3D印刷?听起来好像是未来的一个愿景与快速原型法一直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由于iFab技术,在客厅就能将自己的产品印出来这中以前不可能实现的想法现在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无论是塑料制品或者巧克力,iFab都可以将各种材料印出来。iFab 3D printing Printing in three dimensions? What sounds like a vision of the future has long been industrial reality with rapid prototyping. The previously unattainable dream of being able to print ones own products in the living-room has come much closer to realisation thanks to iFab. Whether it be plastics or chocolate, iFab can process the most diverse of materials.
  1. 2009/10/30
  2. 人气(7442)
  3. 星级(10)
  4. 评论(0)
带有鳍形夹具的仿生三角架—多方位运动和自动抓取
仿生三角架利用了自然界中鱼鳍的结构,首次将三维空间应用到空中企鹅和水下企鹅项目中,以便实现高效和多方位的自动化。三个可扩展伸缩的金丝玻璃纤维杆降低了需要被替换的量,同时允许最大90度的运动。BionicTripod with FinGripper versatile movement and adaptive grasping The BionicTripod makes use of the bionic Fin Ray® structure, which was transferred to three-dimensional spac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AirPenguin and AquaPenguin projects for efficient, versatile automation. Three extendible and retractable filigree fibreglass rods reduce the mass to be displaced, while allowing a maximum scope of movement of up to 90 degrees.
  1. 2009/10/29
  2. 人气(6125)
  3. 星级(10)
  4. 评论(0)
水下企鹅AquaPenguins_Festo仿生技术
水下企鹅- 技术-水下自动运载工具AquaPenguins - technology-bearers as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与它自然界的原型一样,来自费斯托(Festo)公司的水下企鹅具有一个带水动力的身体轮廓。其优雅的推进力以及其可向各个方向移动的机翼头部和尾部,让机器人企鹅可以在狭窄的空间条件下自由穿行,并且在必要时及时出现甚至可以向后游——这一点可不像它们的自然界的原型。 仿生企鹅设计成水下自动运载工具,可以自由定位并且可在水池中穿行。这种工具有一个3D的海豚音声纳系统,使得“企鹅”可以与周围的伙伴们交流,比如避免互相碰撞。Like its natural archetype, the AquaPenguin from Festo has a hydrodynamic body contour. Its elegant wing propulsion and its head and tail sections, which can be moved in all directions, allow the robotic penguins to manoeuvre in cramped spatial conditions, to turn on the spot when necessary and – unlike their biological counterparts – even to swim backwards. The bionic Penguins are designed as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that independently orient themselves and navigate through the water basin. They are supported by a 3D sonar system which, as with dolphins, allows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surroundings and with other robotic penguins – for example to avoid collisions.
  1. 2009/10/22
  2. 人气(6502)
  3. 星级(10)
  4. 评论(0)
PatMax SA -康耐视VisionPro Power Tools几何图案匹配和检验
视频显示 PatMax 几何图案匹配工具如何找到部分处于摄像头视野以外的焊垫。这种模式称为 Scene Alignment(场景校准),可以定位、验证、标记仅部分可见的焊垫,就像它们全部都能被看见一样。 优势:简单地显示和进行训练 在不影响结果标记的情况下处理移出摄像头视野的应用的唯一可用解决方案
  1. 2009/9/8
  2. 人气(6437)
  3. 星级(10)
  4. 评论(0)
TV :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25
  2. 人气(11471)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1):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13
  2. 人气(7644)
  3. 星级(10)
  4. 评论(3)
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意萨(ESA)充分应对中国市场
2008年,意萨正式进入中国,面临着众多国外同行以及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意萨的进展如何,为了开拓这个市场,意萨又采取了哪些策略和措施来对应?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意萨电子国际外贸业务总监、董事凯撒先生(Cesare Colombo),深入了解了意萨在中国的市场开拓之路。查看文字专访
  1. 2009/7/7
  2. 人气(6960)
  3. 星级(10)
  4. 评论(1)
伟肯(Vacon)----特殊经济环境下的的FA/PA
Vacon集团于1993年成立至今的唯一目标是:为全球工业和公共设施领域的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变频器产品和交流驱动控制解决方案。 时至今日,Vacon已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市场网络, 2008年销售额达到2.93亿欧元。同时,Vacon在芬兰Vaasa市,中国江苏省的苏州,美国和意大利建立了设施先进的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45万台。
  1. 2009/5/31
  2. 人气(3813)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535 | 当前第52/54 首页 上一页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尾页